2022-01-07 18:01
              
                
            
               
	  陈宗懋院士是我国茶叶植保领域诸多研究方向的开创者,在近60年的科研生涯中,获得了众多的成果及荣誉。
	  
	  个人经历
	  
	  60年代起
	  
	  在国内外率先开创茶叶农残研究领域
	  
	  主持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这2个新兴茶学领域
	  
	
	 
	  80年代起
	  
	  从事农药残留预测研究
	  
	  建立各类农药在茶树和茶叶中降解的预测模型技术,其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具国际先进水平
	  
	  80年代以来
	  
	  关注国内外有关茶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
	  
	  撰写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推动了茶学与医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及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
	  
	  90年代后期起
	  
	  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
	  
	  进行了茶树 — 害虫 — 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化学通讯联系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21世纪
	  
	  首次提出农药水溶解度是决定茶叶饮用安全性的重要参数,获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依托严谨的试验与详实的数据支撑,几年间修改了6项国际标准,使中国这个产茶、制茶大国在国际茶叶标准的制定上,拥有了真正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成果及荣誉
	  
	  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译文100万字以上。
	  
	  主编和参加编写《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专著6本,其中“中国茶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茶叶大辞典”获第四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提名奖。
	  
	  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茶叶活性成分的生物可利用性与生物效应
	  
	  摘要:近几年来,国际上关于茶与健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其原因为:在人体中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茶叶活性成分在人体中的健康研究效果要明显低于在实验动物中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其原因是茶叶活性成分在人体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低,活性成分不能发挥它的生物效应。近几年的研究集中在明确活性成分生物可利用性低的原因,以及如何发挥活性成分的生物效应。本次报告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