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8:22
              
                
            
            
               
	    做青、“发酵”、走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乌龙茶的工艺是六大茶类里最为复杂的,基本为:
	 
	    鲜叶采摘-萎凋-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干燥-毛茶
	 
	    其中摇青与凉青又可合称“做青”,是决定乌龙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萎凋叶在这个工序中进行“发酵”,“发酵”是指以多酚氧化酶引发茶多酚氧化为主的一系列反应。“发酵”的程度不同,对茶叶香气、口感等品质特征形成重要影响。
	 
	    走水,从萎凋开始一直到干燥(焙火)结束,都在发生,但在做青过程中的作用最为明显。它的原理就是,茶叶的内含物质沿着叶片内水分蒸发的方向,从梗通过主脉,到侧脉,再流散到叶片的每一个部位中去。如此来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即“发酵”,使茶味醇厚、香气馥郁。随着水分的均匀挥发和茶叶内含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茶叶会经历青叶香→轻花香→花香→轻果香→果香→熟果香的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做青是工艺,走水是此一工艺在茶叶内部引发的物理变化,“发酵”是此一工艺在茶叶内部引发的化学变化。而走水与“发酵”既高度相关,又可分别运用,是门非常高深的艺术。走水一定是越透越好,而“发酵”可轻可重。
	 
	    走水透,发酵轻:茶汤颜色浅淡,偏清新花香,滋味鲜爽度高
	 
	    走水透,发酵重:茶汤颜色橙黄或金黄,花果香气显,滋味醇厚甘润
	 
	    走水不透,发酵轻:茶汤淡薄,香气带草青,口感生涩刺激,不耐泡
	 
	    走水不透,发酵重:浓汤粗水,茶和水有分离感,香气粗重,叶底色泽斑驳
	 
	    按“发酵”程度可将乌龙茶分为四类
	 
	    第一类
	 
	    “发酵”程度10%左右
	 
	    台湾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
	 
	    以青心乌龙树种所制的品质上乘,台茶12号、台茶13号亦佳
	 
	    外形呈条索状,色泽翠绿有油光,汤色蜜绿、清澈、明亮,香气清雅,似花香,滋味甘醇、爽口,收敛性好,回甘性强。
	 
	    第二类
	 
	    “发酵”程度15%-25%
	 
	    闽南清香弄型乌龙茶,即安溪铁观音,“发酵”程度15%-20%。
	 
	    干茶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黄绿或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花香显;滋味醇和、鲜爽;叶底黄绿软亮,叶缘残缺、红边少。台湾早在清末时期就以此类茶抢占福建乌龙茶的出口市场,也曾经因质量低劣而被美国拒之门外。如今我们的市场上却放眼皆是,感慨!
	 
	    闽南乌龙茶,即传统安溪铁观音,“发酵”程度25%左右。
	 
	    干茶色泽砂绿油亮,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软亮;内质香气浓郁清高持久,花果香明显,滋味甘醇滑口。目前这种传统茶品已经因种植、生产、市场等原因一茶难求了。只在少数票友们手里重现。
	 
	    台湾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发酵”度约15%-20%。
	 
	    条索自然弯曲成半球形状,色泽墨绿鲜活有油光,汤色蜜黄或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有花果香,滋味醇厚甘润,有回韵,是香气与滋味并重的台湾乌龙茶。
	 
	    台湾球形包种茶,以木栅铁观音为代表,“发酵”程度与半球形包种茶相近或稍重,约20%-25%,与安溪传统铁观音的发酵程度相近。
	 
	    外形卷曲、壮结、重实呈球状,色砂绿带鳝黄、显白霜,汤色橙黄或金黄,浓艳清澈,香气馥郁、兰花香持久,有观音韵,味醇厚、滑爽、回韵强,是香气与滋味均佳的台湾特色乌龙茶。
	 
	    第三类
	 
	    “发酵”程度25%-35%
	 
	    闽北乌龙茶,即武夷岩茶。
	 
	    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乌绿带蜜黄,鲜润光泽,泛“宝色”,汤色橙红、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绿蒂黄底边镶红,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
	 
	    广东乌龙茶,即凤凰单丛。
	 
	    条索挺直肥壮,色泽黄褐滑润呈鳝皮黄,香气浓郁具天然花香,或带蜜糖香,滋味浓厚或醇甘,而且耐泡,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叶缘朱红。
	 
	    第四类
	 
	    “发酵”程度50%-60%
	 
	    台湾的白毫乌龙茶,也称“东方美人”。
	 
	    外形枝叶连理,白毫显露,白、绿、黄、褐、红色相间,犹如花朵。其汤色如琥珀,鲜艳明亮;蜂蜜香型或熟果香型,甜香明显且浓长;滋味甘甜、鲜爽、醇厚,为台湾乌龙茶之精品。